“世界级景区、国际机场、高铁站、文旅国企、非遗展示、外宾接待、文创传播、民宿运营……如果你想让英语真正派上用场,这里就是最好的课堂。”
这句看似广告语的介绍,在张家界学院文学院,却是英语专业学生每天正在经历的真实写照。
而张家界学院文学院2025届英语专业二班的毕业生赵梦玲,正是这段“实景教学”旅程中最闪亮的青春缩影之一。
从“棠园富人区”出发,把世界迎进来
赵梦玲,张家界本地女孩,原本在长沙就读专科。专升本时,她果断选择回到家乡、来到张家界学院文学院。
“张家界是世界级旅游城市,作为本地人,我太清楚这所学校的优势了:离世界那么近、离实践那么近。为什么不一边上学,一边成长?”她说。
她住在被戏称为“棠园富人区”的校内宿舍区,不为享受,而是为沉浸式的学习和实战。“宿舍环境好,氛围足,老师也都愿意带着我们出去‘干活’。每天都像在预演未来。”
如今,她早已不是那个初来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“胆小生”,而是在高铁站、机场、森林公园、非遗展馆、文旅公司等多地多岗“上岗”的语言服务者。她的身份从“学生”变成了“导游”“讲解员”“翻译官”“文化传播者”。
“语言不是背出来的,是讲出来、错出来的。”赵梦玲的语言能力,不靠死记硬背赢得掌声,而是在真实交流中不断磨砺出来的。
“还记得第一次带印尼游客时,我上网查到‘4月是印尼的新年’,结果一见面就祝他们‘Happy New Year’,对方笑着说:‘我们只是孩子放假出门玩,不是新年呢’。”她至今记得当时脸红的样子。
“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出错,我意识到:语言不仅要敢说,更要懂文化。那次经历让我真正开始学会‘用英语解决问题’。”
之后,她开始跟着老师系统学习英美文化、跨文化交际、实战口语等课程,并在不同实训中不断提升,从“胆怯”变得“自信”,从“模仿”走向“表达”。
“我大四上学期就挂靠在张家界康辉国际旅行社,一个月只上班7-8天,月入过万。现在毕业了还在继续干,到哪里去找这么能赚钱又能‘用上专业’的工作?我们班比我厉害的还有好几个。”她笑着说。
不是实习,而是“实战试岗”
赵梦玲的成长并非个例,而是张家界学院文学院“实景嵌入式教学”模式下的缩影。
在这里,英语教学早已突破了“读书+考试”的传统框架,转向“课堂+岗位”“理论+实景”的融合实践。学生们不再只是“学知识”,而是在真实场景中积累经验、提升技能。
暑期在张家界西站(高铁站)实习,包三餐,底薪2400元+提成;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实习,包吃包住,底薪2000元+提成;担任非遗展馆全英文讲解员,讲解内容由学生独立设计;服务外宾导游、会议翻译等真实项目;入驻民宿、文创店、餐饮空间体验多元岗位,全方位融合“文旅+语言+服务”。
“不是摆拍式实习,而是真实环境、真刀真枪的上岗实战。”赵梦玲说
从“被看见”到“被信任”:一封表扬信的背后
2025年4月,赵梦玲在国际友人埃文·凯尔打卡张家界的活动中担任主要翻译。她不仅语言流利,还主动协调安排、讲解土家文化、化解沟通障碍,展现了出色的跨文化沟通力与服务意识。
活动结束后,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致信文学院表扬:“赵梦玲表现出色,为活动增添了极大的光彩……凭借扎实功底与饱满热情,赢得工作组高度认可,充分展现了贵院学子的青春活力与专业素养。”
“我没有留学背景,也没有口语天赋,但学校给了我一个用语言通向世界的平台。”赵梦玲说。
不只是“高分”,更是真本事+软实力
在张家界学院文学院,语言不再只是应试工具,而是真正“走向世界”的能力。学院坚持“语言服务力”导向,将“能说、敢说、愿说、说得值钱”作为育人目标,强调在真实语境中提升表达力、思辨力和文化适应力。
围绕这一目标,学院构建起“外语+文旅+跨文化传播”实践体系,打通高铁站、机场、景区、非遗、文创、民宿等多个教学现场。语言,不再局限于课堂,而是从“学用分离”走向“边学边用”。
此外,学院与张家界市文旅局、阿里巴巴、国际旅行社等单位深度合作,打造“景区即课堂、企业即导师”的沉浸式教学模式。课程设置上也持续创新,开设《国际旅游英语实务》《跨境电商运营实战》等项目课程,引入莓茶直播、外宾接待、实景讲解等真实任务,以任务驱动提升语言落地力。
通过“2.5+0.5+1”培养机制(两年半理论学习+半年集中实训+一年毕业实践),帮助学生打通从课堂到职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在实践中找到语言的温度与分量。
正是这样的育人路径,让像赵梦玲一样的普通学生,在真实语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,也让英语专业真正“活”了起来。
教育的意义:不是灌满,而是点燃
“我们大四上学期就有不少同学开始‘带团’‘带项目’了。”赵梦玲说,“有人兼职翻译,有人在高铁站做志愿服务,还有人已经被旅行社正式签约。”
“我最大的成长,是从一个只会做题的学生,变成了一个敢在世界面前开口的人。”她说。
而她最想说的一句话是:“我要把张家界的朋友带去世界,也把世界的朋友带回张家界。”
张家界,不是一线城市,却拥有世界级的文旅舞台。
张家界学院,不靠名校光环,却打造出了最接地气的实践平台。
而文学院,正在用行动回答一个关键问题:如何让语言真正“活”起来?如何让普通学生也能“走出去”?
如果你也想:
把英语讲进人群、讲进实景、讲向世界;
让语言成为生产力、服务力、行动力;
让自己的青春真正“跑起来”……
这样的学院,你确定不来看看吗?
文字 | 李旻阳
图片 | 文学院
初审 | 李旻阳
复审 | 朱岚武
终审 | 刘建东